数据产品争先亮相,进博会推动数据要素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聚焦2024进博会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在数字经济中扮演着核心引擎的角色。
在本届进博会上海会议中,多家企业就数据解决方案及数字化转型最新成果进行了展示和深入的探讨。在上海数据交易所国际供需对接会(GDSM)现场,不仅展示了国际最新数据解决方案,还着重探讨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应用。而在“新智造探索”大会上,超百名“新”数字先锋共同探讨了智能制造领域,数字化开拓新赛道的实践成果。
“2015年,公司在创业之初的调研中发现,大家以前思考的降本增效,都是从供给端入手,也就是聚焦工艺优化、数据采集、节能减排等方面,很少考虑需求端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该如何应对。”黑湖科技创始人兼CEO周宇翔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制造业方面,过去大家对降本增效关注很多,但对于软件、大数据的关注并不多,接下来怎么借助新技术,用好数据,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激发数据要素潜力
本届进博会期间,上海数据交易所不仅围绕促进数据跨境流动,组织举办了DSM系列国际供需对接会。还围绕推动数实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上海馆展示了包含回力、光明、、雷允上等多家企业发行的数字资产。
道琼斯中国区总监戴丽媛在会上表示:“我们看到上海数据交易所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拓展国际专区数据供给,建立海外平台双向流动合作机制,通过合作协议、技术接口和国际数商来实现数据和信息的跨平台传输同步,这也让我们更具信心,愿意与上海数据交易所深入讨论相关合作,共建跨境数据流通交易的生态。”
进博会上,商业信息服务机构邓白氏展示了最新的全球企业大数据生成式AI助手ChatD&B,并发布了《数据要素x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报告》。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显著加快,这不仅是受国内产能增长和市场竞争激烈的经济因素推动,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等政策因素的推动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要素逐步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核心竞争力。邓白氏通过结合自身的全球数据库资源和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了数据在全球化经营中从市场分析到风险控制的多维度应用。
“在企业全球化经营的背景下,数据要素已不仅是支持工具,而是企业战略布局、降本增效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支撑。”邓白氏中国区业务副总裁兼行业客户部总经理徐仁卿表示。
我国数据生产具有规模大、范围广的特点。
《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泽字节(ZB),同比增长22.44%。随着数据要素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愈发突出,数字经济持续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另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3.9万亿元,较2022年增加3.7万亿元,数字经济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5%,数字经济有效支撑经济稳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数据要素市场数据仍处于起步阶段,数据交易规模较小,业务场景较为有限。11月8日,安永与赛博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3—2024全球数据流通与隐私科技发展报告》显示,安全合规不是企业数据交易的最主要困难,最大障碍是难以明确数据价值、缺少交易平台和缺少良好的数据供应方。
优化数据要素创新性配置,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下称《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系统部署,是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
对此,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国际研究中心(ICIR)教授张向宏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意见》提出了扩大公共数据资源供给、规范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推动数据产业健康发展、营造开发利用良好环境等具体举措,不断激发公共数据供给动力,持续释放公共数据应用活力,构建起“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的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体系。
张向宏强调,公共数据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发挥出其要素价值作用,流动速度越快、次数越频繁,其要素价值作用越大。
“通过不断培育壮大数据产业,将鼓励更多经营主体采集汇聚公共数据,发展成为数据资源企业;鼓励更多技术厂商依托其掌握的先进技术,开发公共数据资源,发展成为数据技术企业;鼓励更多第三方中介机构发展数据咨询、数据经纪、数据交易业务,发展成为数据服务企业;鼓励更多传统系统集成商、系统运维商、软件开发商开发行业数据应用业务,发展成为数据应用企业;鼓励更多安全厂商研发隐私计算、区块链数据空间等安全流通技术,发展成为数据安全企业;鼓励更多经营主体发展数网一体、数算一体、数据安全流通技术,发展成为数据基础设施企业。”张向宏表示,数据产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壮大,数据产业生态的不断丰富,将持续畅通公共数据的流通渠道,有助于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公共数据“动起来”。
如何让数据驱动制造?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数字化推动供应链和生产能力升级,进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种表现,数字化赋能已经为中国制造业带来了丰富的成果。
“在过去十年间,随着互联网电商的普及,有越来越多的新品牌在对消费者进行极致洞察的基础上,实现了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精准营销。随之而来的是,商品最小库存量单位的数量越来越多,而这种非主流的订单模式,也变得越来越主流。”周宇翔表示,虽然这种模式能让上游工厂的潜在利润得到提高,但在工厂生产线的协同效率较低的情况下,工厂做这种个性化的订单极有可能会导致亏本。
“当大数据、精准营销普及以后,工厂的单子会变得越来越细碎和富有个性化。所以,如何利用数字化,帮助工厂打造效率更高的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成为黑湖科技创立之初就开始思考的话题。”周宇翔如是说。
顺着这个思路,黑湖科技一直在为赋能制造企业的柔性供应链建设而不断发力。其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先后推出一系列SaaS应用,包括“黑湖智造”“黑湖小工单”等。
随着汽车行业“花式内卷”的加剧,各大品牌对零部件厂商的要求愈发严格,传统生产管理方式已显得捉襟见肘。记者了解到,在汽车行业,过往大品牌通常是半年一次小改版,一年一次中期改版,两年上新一款汽车,但现在通常是三个月小改版一次,半年中期改版一次,一年上新一款汽车。
据悉,为了解决这一困局,华光集团联动黑湖科技,规范操作流程,实现采购和仓储的无缝数据协同,这些数字化举措,不仅使华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还助力开拓了新能源汽车零配件的新赛道。
“为了满足需求,各大汽车品牌对我们零部件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过往从设计到研发再到开模量产,最少需要半年,现在完全不能满足需求,所以我们下了决心做数字化,提升供应链和生产能力。”华光汽车项目经理许宇霆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